項目管理沙龍第十次聚會紀要-AOM項目的敏捷實踐
項目管理沙龍第十次聚會紀要
會議一開始,就有人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名詞,“分析癱瘓”,意思是不斷地追求完美,結(jié)果始終在設計狀態(tài),無法到下一步去。詳細可參考這個 http://hi.baidu.com/parad1se/blog/item/8724472a71b87e25d52af1a3.html 和 google。與會者都有同感。而破解“分析癱瘓”的訣竅,就是“敢于行動”,因為人就是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并改進的,不犯錯,當然也就談不上改進了。如果用沙龍常用的術語說,那就是“敏捷”。
今天的敏捷話題是分享AOM的敏捷過程。AOM是一個基礎平臺產(chǎn)品,在實施敏捷之前,采用周計劃的模式來管理,即每周定制計劃,組員按照計劃完成工作,并且更新自己的工作狀態(tài)。這種管理模式在需求控制,角色分工,任務分配和團隊激勵上,都存在較大的問題,所以AOM團隊想到了利用敏捷方法來改進項目管理。所以這一點上AOM和NSEC最大的不同,就是AOM是主動“擁抱敏捷”,而NSEC是“被敏捷”。
AOM有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(PO)的角色,負責需求的最終拍板。敏捷教練(SM)負責團隊敏捷過程的正確性和改進,但是和一般SCRUM規(guī)則不同的是,SM是項目組之外的人,且不負責項目的進度,項目的進度由項目組自己來管理。項目組依然有項目經(jīng)理(PM)的角色,但是在實行過程中,這個角色的作用被弱化了,變成了一些關鍵事務的協(xié)調(diào)人和PO的代理人。日常的進度監(jiān)控工作,則由輪換的“主持人”完成。
在產(chǎn)品的計劃會議上,AOM使用紙牌游戲的方式來對每一個任務評估point數(shù)。并且根據(jù)團隊的能力,設置sprint計劃的point總數(shù)。和NSEC不同,AOM不會在每一個sprint中預留point,而是將一些項目之外的事務變成backlog放到sprint中一起進行跟蹤。如果外部干擾太大,就要及時調(diào)整sprint中未開始的backlog,刪掉一些優(yōu)先級較低的backlog,并且用更小的backlog彌補進來,并保持sprint總的point數(shù)不變。就像長跑的時候呼吸和腳步的頻率要非常一致才能跑得很好一樣,敏捷過程也很重視“節(jié)奏”。所以AOM的sprint時間長度也基本是穩(wěn)定的,目前是兩周一個sprint,部分為三周。
在產(chǎn)品的回顧會議上,所有的問題都會被分析一遍,對于投票最多的前三項問題,會在下一個sprint中生成backlog并分配專人跟蹤和完成。其他問題,如果是規(guī)則性的,就會去更新規(guī)則。
每日站立會議上,主持人會先向大家通報一下上一個工作日的task完成情況和進度的預測,然后團隊每個人再回答一下三個問題:昨天做了什么,今天做了什么,遇到什么困難。在日常任務的跟蹤上,AOM通過紙質(zhì)的任務看板和紙質(zhì)的backlog卡來進行跟蹤,每天下班前,主持人會根據(jù)看板的進度情況,敦促當事人及時更新任務卡片,并將任務卡片的進度數(shù)據(jù)同步到ScrumWorks中(大家回憶起了讀書時候的“課代表”)。每次站立會議都會有一個人記錄會議紀要,并且將其內(nèi)容登記在wiki上,以便全體成員(包括缺席人員)備查。
主持人機制在AOM敏捷過程中占據(jù)十分重要的地位,它負責對團隊每個成員進行敏捷管理意識和能力的培養(yǎng),通過角色輪換的方式,讓團隊成員獲得一種比本職角色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軟件開發(fā)和管理,嘗試他們以前不太有機會去嘗試的團隊管理或設計方面的工作。在AOM團隊中,主持人按周輪換,除了跟進項目進度之外,還要負責控制會議的時間。
不同的會議,控制時間的基準也是不一樣的。對于計劃會議,則每個backlog的討論時間=會議計劃長度/sprint中backlog數(shù)目。對于每日例會,每個人發(fā)言時間=15分鐘/發(fā)言人數(shù),最長沒人發(fā)言時間不超過(30分鐘/發(fā)言人數(shù))。回顧會議上,每個問題的討論時間=會議計劃長度/問題總數(shù)。另外,對于討論和辯論,控制時間是每項討論和辯論不超過1分鐘。只要超過時間,主持人就會主動打斷,維持會議效率。
AOM同時也引入了“結(jié)對”的機制。組員自由結(jié)對,分主副手。所有的任務要兩個人同時簽名才有效,主程序員負責編碼,副手負責單元測試,并且在sprint結(jié)束之后,主副手角色調(diào)換,副手負責維護該部分代碼,包括修改bug和增強功能。這種結(jié)對延伸到項目組的每一個方面,所以每天站立會議會議紀要,也是會議主持人的結(jié)對伙伴來記錄的。
AOM的敏捷過程中,大家發(fā)現(xiàn)使用紙牌、看板、任務卡片的方式,使整個過程充滿了“游戲性”,具有很強的“參與感”。組員之間互相關心,在任務分配上更公平,工作效率更高,每項任務中的職責分工更明確,當然產(chǎn)品的質(zhì)量也更高了。而且輪換主持機制讓每個人都有更多的角色體驗,可以讓PM空出來思考更深層的問題。
目前AOM尚未在每個sprint結(jié)束之前進行show case。
與會者在講述過程中插入了很多的討論和分析,大致有如下幾個話題:
與會者首先關心的是“需求來源”問題。因為項目的特殊性,AOM的需求更多來自于團隊的拍腦袋,其次是公司內(nèi)其他項目提出的要求。與會者一致認為,不管怎樣,“有目的的手機用戶需求”是肯定的,但是需求的篩選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,要結(jié)合項目的目標來進行。比如iPhone多半可以肯定不會去實現(xiàn)什么“雙卡雙待”和“收音機”的功能。但是有時候的“拍腦袋”和“摸著石頭過河”也是不可避免的。這就要求PO充分擔負起責任來,PM也要擔當一下,比如某些需要預研才能確定做不做的技術,就要先動起來。
關于showcase,有人發(fā)現(xiàn)公司的一個怪現(xiàn)象:“產(chǎn)品的名字大家都聽過,但是長相大多都不知道”。僅從這個意義上去看,showcase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。大家一致的意思是要用起來,因為它可以讓團隊充分感受到目標和時間的壓力。但是初期不一定非要每個sprint都show,在掌握方法之后慢慢提高,最終達到每個sprint都show的程度。但是一定要注意showcase是要求不要做特別的準備的,也就意味著showcase的成果就是日常工作成果。
“到底有多敏捷”是與會者提出的一個問題,有人覺得公司內(nèi)部的過程改進組織就應該來回答這種問題,通過對項目組敏捷過程的觀察,給出一個敏捷的級別,并且以此來逐步指導和提高項目組的敏捷程度。
有人關心“任務沒有人領”的問題,經(jīng)過討論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雖然有部分任務會存在只有某人能夠完成的情況,但是只要經(jīng)過細分,大部分任務的難度都會降下來,并降到其他人也可以認領的程度。有人發(fā)現(xiàn)如果能夠?qū)ⅰ皞€人學習計劃和任務結(jié)合起來”,是可以降低某些任務對人的依賴性的。
“如果團隊中有破壞者怎么辦”,這是有人用“六頂思考帽”的思考方式提出的問題。但是大家在討論中發(fā)現(xiàn),利用每日例會和看板,我們很容易發(fā)現(xiàn)那些虛假的進度匯報,并且敏捷中持續(xù)的溝通,讓謊言在其中生存的難度變得極大。一旦“破壞者”被發(fā)現(xiàn),要么被清除出團隊,要么自動離開,或者痛改前非,融入團隊。
在分析“輪換支持”機制的時候,有人舉例了IBM的60%工作,40%溝通的時間安排比例,談到了如何讓員工更多思考,聰明工作的問題。不過未展開。
敏捷其實不是一種新生的事務,無論從其指導思想,還是各種使用的工具和方法,大部分都是敏捷提出之前就已經(jīng)存在的,比如看板就是源自豐田的精益管理方法,每日例會則來自于服務行業(yè)。現(xiàn)在敏捷已經(jīng)不僅限于軟件開發(fā),在市場銷售、公司管理都有應用案例。
最后,有人提出“敏捷管理方法如何在餐廳運用”的問題,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,但是考慮到沙龍的時間,討論在一片歡樂中結(jié)束,不過我們不排除以后會抽出一個專題來討論這個問題。

公眾號:老翅寒暑
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1060201177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