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buntu & Windows XP & OS X 10.5.2 安裝筆記
前言
原來安裝的是Vista旗艦版,總的來說感覺還算不錯,只是到了上個月發現越來越慢,而且本來一個簡單的Aero特效界面,竟然我的1.66GHz的雙核CPU+1G內存都很吃力.于是就想換.最終換了Kubuntu8.04。用了一段時間之后覺得很滿意:尤其是reiserfs到ntfs之間的文件復制速度真是太讓人滿意了,而且kubuntu下根本就不需要裝一個吃資源的殺毒軟件,其他的比如open office和m$ office的兼容也很不錯,基本夠用。只是后來發現OS X 10.5.2不錯,想嘗試一下,于是就找了一個機會做了一個規劃,現全程實況轉播如下。
準備工作
首先要做計劃,我的硬盤有120G,原來是對半分成兩個區,一個做系統,一個做數據。所以除了數據分區要保留之外,其他都可以用來裝系統。最終的劃分方案如下:
序號 | 類型 | 名稱 | 容量 | 文件系統 | 備注 |
1 | 基本分區 | grub | 2G | reiserfs | 用作kubuntu的/boot分區 |
2 | 基本分區 | winxp | 15G | fat32 | 臨時用作osx安裝DVD映像,最后裝xp |
3 | 基本分區 | macosx | 25G | 無 | 安裝mac os x |
4 | 擴展分區 | data | 60G | ntfs | 數據盤,保持原樣不動 |
5 | 擴展分區 | kubun | 8G | reiserfs | kubuntu的安裝位置 |
6 | 擴展分區 | swap | 4G | linux-swap | kubuntu的交換分區,準備以后升級內存到4G |
操作系統的安裝順序如下:
- 安裝macosx,需要臨時征用winxp的分區,實現os x的硬盤直接安裝
- 安裝windows xp到winxp分區
- 安裝kubuntu,最終機器使用grub管理多系統啟動
其他要準備的工具:
- windows xp安裝盤,推薦使用帶sp3的iso直接安裝
- windows pe的啟動盤,推薦使用老毛桃的
- leopard HD install helper 0.3,一個unix下dd工具的windows版。(bigtall把它存放到data分區的install_tools目錄)
- 從其他機器的windows XP下復制system32目錄到U盤(很重要,bigtall把它復制到了data分區中的system32bak目錄)
- mac os x 10.5.2安裝映像,推薦Leo4All V3 final版,bigtall把它放到了移動硬盤的osx\leo4allv3final.iso位置
- 刻錄kubuntu 8.04 desktop的光盤,如果沒有就要準備一個可啟動的U盤了。bigtall這里用光盤。
預先準備工作:
- 動手之前再次檢查你現有系統的數據是否完全備份,重點檢查my documents
- 使用老毛桃pe啟動盤啟動,運行其中的cpuz和everest工具,把自己機器的詳細硬件配置抄錄到紙上
- 使用pe中的magic partation 7按照規劃內容進行分區,并且把windows分區格式化好,尤其是winxp分區的卷標一定要標記好,避免誤操作。
- 使用magic partation把winxp分區標記為活動。
- 進入cmd命令行,切換當前目錄到保留的system32目錄,bigtall這里是d:\system32bak。運行leopard hd install helper 0.3工具(以下簡稱映像工具),bigtall這里的命令行如下:
d:\system32bak> d:\install_tools\ddmac.exe
映像工具運行之后,點擊打開iso按鈕,會出現窗口要求選擇iso,這時千萬不要層層目錄進去尋找,而是直接輸入全路徑,bigtall這里是k:\osx\leo4allv3final.iso,確定之后,在工具的主界面取消"boot.ini加入tboot"選項,然后認準winxp分區設置為要寫入的分區,然后點擊執行寫入動作。寫入過程中,映像工具會沒有反應,大概5-10分鐘之后,彈出對話框報告寫入完成。
- 進入pe帶的windows系統工具"磁盤管理",把所有windows會識別的分區的盤符全部刪除掉。
安裝OS X Leopard
- 重啟動機器,先進入BIOS把1394接口和USB接口關掉
- 系統啟動進入leopard安裝盤,界面上出現等待10秒,此時回車,出現輸入光標,輸入-v cpus=1
- 進入安裝過程,記得在選擇安裝分區的時候,使用屏幕頂部"工具"菜單中的"磁盤工具",把原先預留的名為macosx的分區進行格式化,文件格式是mac擴展日志型,其次要在參數中選擇"填充0",然后進行格式化。
- 一定要選擇"自定"安裝,選擇和自己機器相匹配的驅動程序。
- 再次重啟,記得依舊輸入啟動參數-v cpus=1
- 繼續安裝過程中,要選擇"沒有網絡",這樣可以避免聯網到apple注冊。注冊信息隨便填寫即可。
- 另外,不要去修改系統時間(bigtall這里發生了死機)。
- 安裝成功。
- 啟動終端程序,修改啟動配置文件 # sudo nano /Library/Preferences/SystemConfiguration/com.apple.Boot.plist 增加內容如下:
<key>Kernel Flags</key>
<string>cpus=1 -v</string>如果您用的是寬屏,也可以再增加如下
<key>Graphics Mode</key>
<string>1280x800x32</string>
可能的問題:
- 出現SIGFPE code 1 subcode 0之類的信息表示你沒有使用cpus=1參數
- 出現still waiting for root device表示你硬盤驅動不對,bigtall機器是SATA硬盤,需要"自定"安裝的時候選擇匹配的SATA驅動。
安裝Windows XP
沒什么可說的,把xp裝在winxp分區上
可能的問題:
- 發現windows xp所在的盤符不是C盤,表示你沒有預先把已有分區的盤符刪掉
配置Window XP
如果需要直接操作ubuntu分區,請安裝total command,并安裝其插件ext2fs就可以了,不要去安裝什么專用的windows驅動程序,意義不大。
安裝kubuntu
- 從安裝光盤啟動,直接進入安裝。在選擇分區的時候,記得把grub分區映射到/boot位置,kubun分區映射到/位置。兩個分區的文件類型都是reiserfs,其他的文件系統要么不安全,要么安裝起來太慢,或者不支持grub啟動。
可能的問題:
無
配置kubuntu
增加xfe4-terminal到快速啟動欄
在/etc/apt/sources.list增加cn99的源,務必把新增內容放到最開始位置,
deb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-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-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-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-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-src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-src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-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-src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-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-src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-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-src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/ hardy-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 http://ubuntu.cn99.com/ubuntu-cn/ hard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#然后更新
sudo apt-get update
#卸載原有輸入法
sudo apt-get remove scim
#使用fcitx做中文輸入
sudo apt-get install fcitx
#修改.fcitx/config 里邊是中文說明,請按照中文說明修改自己的偏好設置
如果os安裝次序有混亂的話,需要手工修補grub的內容,我的menu.lst最后兩個設置是
title 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
root (hd0,1)
savedefault
makeactive
chainloader +1
# this entry added by JJB manually, Mac OS X 10.5.2 was installed
# on /dev/sda3
title Apple OSX 10.5.2
rootnoverify (hd0,2)
chainloader +1
如果grub丟失的話,你需要使用ubuntu的desktop版光盤(不要下載alternative版光盤)進入圖形界面,然后打開終端程序,執行命令如下:
sudo fdisk –l 用來看準你grub要安裝的位置,比如我的是/dev/sda
sudo grub 進入grub環境
root (hd0,0) 這個隨安裝位置不同而不同,這個是我的配置
setup (hd0) 重新安裝grub引導記錄
quit 退出grub
exit 關閉終端
設置磁盤的映射,我把winxp和data分區加入到/etc/fstab文件,如下:
/dev/sda2 /media/windows ntfs-3g uid=1000,gid=1000,dmask=022,fmask=133,defaults,locale=zh_CN.UTF-8 0 0
/dev/sda5 /media/WORK ntfs-3g uid=1000,gid=1000,dmask=022,fmask=133,defaults,locale=zh_CN.UTF-8 0 0
記得先要構造兩個空文件夾
sudo mkdir /media/windows
sudo mkdir /media/WORK
然后運行sudo mount /media/windows 和 sudo mount /media/WORK
#設置字體美化,我直接
cd /usr/share/fonts
sudo ln -s /media/winxp/WINDOWS/Fonts xpfonts
cd xpfonts
sudo mkfontscale
sudo mkfontdir
fc-cache
#解決風扇問題,讓風扇能夠在需要的時候被啟動,避免cpu過熱
apt-get install i8kutils
#增加啟動配置,運行風扇模塊
sudo mousepad /etc/modules
加入一行i8k force=1
#硬盤壽命問題,解決Load Cycle Count計數器增長過快影響硬盤壽命的問題
apt-get install smartmontools
sudo smartctl -a /dev/sda | grep Load_Cycle_Count && date
sudo hdparm -B 254 /dev/sda
#或者修改/etc/hdparm.conf 增加紅色部分內容為如下:
command_line {
hdparm -q -B254 -q -m16 -q -W0 -q -d1 /dev/hda
}
#安裝系統優化配置工具
sudo apt-get install sysv-rc-conf
然后運行sudo sysv-rc-conf,并參考這篇文章進行優化,關閉不必要的服務,加速系統啟動速度。
#安裝網絡工具
# 安裝tor,繞過禁制匿名上網
apt-get install tor
# 到http://www.getdeb.net/下載并安裝MultiGet
#安裝遠程windows終端服務客戶端
apt-get install rdesktop
#安裝firefox插件
- Adblock Plus廣告過濾插件,強烈推薦
- Flashblock過濾Flash的插件,強烈推薦
- NoScript禁止腳本運行工具,強烈推薦
- ScrapBook很好用的一個離線頁面收藏工具,強烈推薦
- FlashGot下載管理工具,強烈推薦
- FoxyProxy代理插件,支持Tor,強烈推薦
- Undo Closed Tabs Button關閉頁面之后可以重新打開,強烈推薦
- Greasemonkey腳本平臺,可以在其上開發新功能
- gTranslate使用Google翻譯
- Image Zoom縮放圖像
- Paragrasp支持高亮閱讀
- DownloadHelper
- FireBug調試工具
- Flagfox顯示站點所在的國家或地區
#安裝mplayer看視頻
apt-get install w32codecs mplayer
apt-get install gstreamer0.10-pitfdll gstreamer0.10-ffmpeg gstreamer0.10-plugins-bad gstreamer0.10-plugins-bad-multiverse gstreamer0.10-plugins-ugly gstreamer0.10-plugins-ugly-multiverse
# 安裝好之后,運行mplayer,把視頻設置為x11,音頻設置為alsa
# 在 ~/.mplayer/config文件中加入一行zoom=yes開啟視頻縮放
#安裝平臺模擬工具
apt-get install wine
#到http://www.getdeb.net/下載安裝 wine-doors
#到http://www.virtualbox.org/下載安裝 VirtualBox 虛擬機
#安裝壓縮工具
apt-get install rar unrar
#安裝特效
apt-get install compiz compizconfig-settings-manager emerald fusion-icon
#把fusion-icon加入到自動啟動中
#安裝jdk6
apt-get install sun-java6-jdk sun-java6-source sun-java6-fonts ttf-wqy-zenhei gsfonts-x11
# 打開profile設置java環境
sudo mousepad /etc/profile
#在profile文件開頭部分加入如下代碼
export JAVA_HOME=/usr/lib/jvm/java-6-sun
export CLASSPATH=$JAVA_HOME/lib
export PATH=$JAVA_HOME/bin:$JAVA_HOME/jre/bin:$PATH
export CATALINA_HOME=/opt/apache-tomcat-6.0.16
#安裝實時內核,讓筆記本在使用電源的時候運行能夠快一些,不過用電池的時候記得用generic內核
apt-get install linux-rt linux-headers-rt
#卸載不用的內核
# 看看當前正在用的內核
uname -a
# 列舉所有已經安裝的內核
dpkg --get-selections | grep linux
# 刪除不要的內核,???請替換成相應的后綴
apt-get remove linux-image-???
#安裝tomcat
#解壓縮到/opt
#然后進入tomcat目錄執行如下命令
chmod 777 logs temp work
mkdir conf/Catalina
chmod 777 conf/Catalina
chmod 666 conf/*.*
#安裝apache+mysql+perl+php
#下載xampp包,并解壓縮到/opt目錄中
cd /opt
tar -xf xampp....gz
# 到http://picasa.google.com/linux/安裝picasa for linux
# 在picasa字體設置中的字體映射加入黑體和宋體,屏幕字體設置為宋體12
可能的問題
- 屏幕圖標位置變化:Bigtall這里如果對系統工具欄進行"移動"的話,會導致屏幕右上角的系列圖標都移動到左側去了,解決方法是刪除~/.config/xfce4和~/.config/xfce4-session,然后Ctrl+Alt+Backspace重新啟動X Window。
- 運行ubuntu的時候還可以做一些手動優化,請參考文獻1。
多系統共享設置
因為我們經常會在三個系統之間進行切換,所以對于一些常用的軟件,我們需要進行一些特殊的設置,以便讓他們共享同一個配置。以下是對幾個常用軟件的配置共享方法。
Firefox
Windows下的firefox把用戶設置放在了%APPDATA%\Mozilla下(Vista在%USERPROFILE%\Roaming\Mozilla中,XP下在%USERPROFILE%\Application Data\Mozilla中),Ubuntu下則放置在~/.mozilla中。Bigtall這里做法首先是把Ubuntu下的~/.mozilla目錄轉移到了NTFS分區中,然后創建連接ln –s /media/WORK/.mozilla .mozilla,隨后重新啟動到Windows中,到%APPDATA%下,用命令rd /s /q Mozilla把對應的Mozilla目錄刪除,然后使用 mklink /j Mozilla d:\.mozilla(如果xp下沒有mklink,則從vista先拷貝一個用)。這樣設置好了之后,所有的firefox環境都是一樣的了,尤其是我的ScrapBook收藏的內容。哈哈!
Eclipse
一般來說eclipse需要共享的是插件,請把所有eclipse的插件存放到一個公用目錄里邊去吧,bigtall把純的eclipse環境放在了d:\tools\dev\eclipse中,把所有手工安裝的插件放到了d:\tools\dev\eclipsePlugins中,他們之間通過link文件互相關聯。至于eclipse的workspace則不建議共享,我一般把自己的工程放到d:\work目錄下,workspace除了一些臨時項目之外,基本不用。
Maven
Maven是一個優秀的開發環境管理工具,Maven共享是必須的,因為它有一個龐大的庫,這個庫沒必要在我的機器上出現兩個拷貝。Windows下,maven庫存放在%USERPROFILE%\.m2下,Ubuntu下則放在~/.m2中,方法和firefox共享的類似,把這個.m2目錄移出來,Bigtall把它放到d:\.m2中,然后再vista下,切換到%USERPROFILE%目錄下,使用mklink /j .m2 d:\.m2,然后到Ubuntu下清除原先的~/.m2,使用命令ln –s /media/WORK/.m2 .m2做一個連接。這里需要注意的是,你需要把你的settings.xml放到.m2目錄下,這樣兩邊的maven都可以共用。
SVN
源代碼庫同樣需要共享。這次我把svn的代碼庫放在了d:\repository。自己在windows下做了一個批處理文件叫做svn.bat,內容如下:
@start /min /b "svn service" D:\tools\dev\svn\bin\svnserve -d --root d:\repository
參考文獻

公眾號:老翅寒暑
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