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跟著阿舜學音樂-筆記】1.12和弦功能與進行原理
七和弦
七和弦是三和弦的基礎上疊加三音構成的和弦(四個音的和弦)。
其中小大七和弦(CmM7)很少運用,因為調內沒有小大七和弦,同時聽感上也不是很好。
注:有另一種和弦命名方式,即三和弦與根音呈大小七度的音組成和弦的命名法,該命名法對比上述命名法有個特例——增大七和弦(增三和弦疊加一個小三度),這種命名是從該命名法出發的。
這里再給出調內七和弦的舉例:
調內總共七個七和弦,除去七級的減小七和弦(不常用)以外,共有1個小七和弦,2個大七和弦,1個大小七和弦。其中大小七和弦位于五級,在功能上是屬音,也叫屬七和弦。
和弦的功能與進行進行原理
先回顧一下各級音在功能上的命名:
根據該功能分配,一級音作為根音的和弦,就叫主和弦,在調內是最主要的。僅次于該和弦的就是屬和弦和下屬和弦。
三者相比較來看,主和弦較為踏實,有一種歸屬感,當放在開頭或結尾時,給人一種終結感或解決感。而屬和弦和下屬和弦則不是相對穩定,有一種傾向感。下屬和弦有著強烈地傾向屬和弦的傾向性,屬和弦則是強烈的傾向主和弦。
因而有這樣一個比較經典的和弦行進模式:主和弦進行到下屬和弦->下屬和弦進行到屬和弦->屬和弦最后再回到主和弦。
這種經典的行進模式來源于古典音樂,決定著音樂大致的走向過程,即由穩定到不穩定再到穩定。另一方面,這種模式也指導著我們使用怎樣的和弦編配能更符合大眾審美。
以C大調的和弦為例,就是C->F->G->C。而實踐中,我們發現當兩個和弦有兩個以上相同的音時,
這兩個和弦就會在功能上由相似的地方。比如,Dm和弦有時就可以替代F和弦去完成下屬功能。
大調式中,主音、下屬音、屬音分別是1、4、5;而觀察小調式,我們會發現,原本在大調中作為替換性功能的6、2、3變為了主音、下屬音、屬音。
原本我們在大調中通過三個主要大三和弦的C、F、G找到的三個小三和弦Am、Dm、Em,正是小調的三個主要和弦。這正說明了前文提到的相似和弦的功能相似性。
同理,通過F也可以找到Am,這也說明了F由一定的主和弦屬性,Am也有一部分下屬和弦屬性。通過C找到Em,也說明Em有一定的主功能,C由一定的屬功能。(G向另一個方向找到的724剪切和弦不屬于三主音,這里不過多介紹)
而當其他未列舉的和弦中有兩個以上的音與這些主要和弦重合時,意味著它們也具有一定類似的功能屬性,這也是和弦間進行連接的道理。
在反向連接時,Dm屬于比較特殊的和弦,它只有下屬屬性,無法使用屬和弦連接(古典音樂中,屬音連接下屬音也是禁止的,當然,在流行音樂中沒有絕對)。
參考資料:
[1]阿舜.【全網唯一】學院級·系統化·全系列 音樂制作編曲教程 [ 理論加實踐 輔導帶作業 ] 零基礎教學入門自學課程【全新版本】[OL].bilibili,2023-11-14/2024-11-16






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