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數據結構
列表
Python中列表是可變的,這是它區別于字符串和元組的最重要的特點,一句話概括即:列表可以修改,而字符串和元組不能。
以下是 Python 中列表的方法:
| 方法 | 描述 |
|---|---|
| list.append(x) | 把一個元素添加到列表的結尾,相當于 a[len(a):] = [x]。 |
| list.extend(L) | 通過添加指定列表的所有元素來擴充列表,相當于 a[len(a):] = L。 |
| list.insert(i, x) | 在指定位置插入一個元素。第一個參數是準備插入到其前面的那個元素的索引,例如 a.insert(0, x) 會插入到整個列表之前,而 a.insert(len(a), x) 相當于 a.append(x) 。 |
| list.remove(x) | 刪除列表中值為 x 的第一個元素。如果沒有這樣的元素,就會返回一個錯誤。 |
| list.pop([i]) | 從列表的指定位置移除元素,并將其返回。如果沒有指定索引,a.pop()返回最后一個元素。元素隨即從列表中被移除。(方法中 i 兩邊的方括號表示這個參數是可選的,而不是要求你輸入一對方括號,你會經常在 Python 庫參考手冊中遇到這樣的標記。) |
| list.clear() | 移除列表中的所有項,等于del a[:]。 |
| list.index(x) | 返回列表中第一個值為 x 的元素的索引。如果沒有匹配的元素就會返回一個錯誤。 |
| list.count(x) | 返回 x 在列表中出現的次數。 |
| list.sort() | 對列表中的元素進行排序。 |
| list.reverse() | 倒排列表中的元素。 |
| list.copy() | 返回列表的淺復制,等于a[:]。 |
示例:
a = [1, 2, 3, 4, 5, 5, 5, 5] b = [11, 22, 33] a.append(6) print(a) a.extend(b) print(a) a.insert(8, 7) print(a) a.remove(1) print(a) a.pop(8) print(a) a.index(11) print(a) a.count(5) print(a) a.sort() print(a) a.reverse() print(a) a.copy() print(a) a.clear() print(a)
結果如下:
[1, 2, 3, 4, 5, 5, 5, 5, 6] [1, 2, 3, 4, 5, 5, 5, 5, 6, 11, 22, 33] [1, 2, 3, 4, 5, 5, 5, 5, 7, 6, 11, 22, 33] [2, 3, 4, 5, 5, 5, 5, 7, 6, 11, 22, 33] [2, 3, 4, 5, 5, 5, 5, 7, 11, 22, 33] [2, 3, 4, 5, 5, 5, 5, 7, 11, 22, 33] [2, 3, 4, 5, 5, 5, 5, 7, 11, 22, 33] [2, 3, 4, 5, 5, 5, 5, 7, 11, 22, 33] [33, 22, 11, 7, 5, 5, 5, 5, 4, 3, 2] [33, 22, 11, 7, 5, 5, 5, 5, 4, 3, 2] []
將列表當做堆棧使用
列表方法使得列表可以很方便的作為一個堆棧來使用,堆棧作為特定的數據結構,最先進入的元素最后一個被釋放(后進先出)。用 append() 方法可以把一個元素添加到堆棧頂。用不指定索引的 pop() 方法可以把一個元素從堆棧頂釋放出來。
將列表當作隊列使用
也可以把列表當做隊列用,只是在隊列里第一加入的元素,第一個取出來;但是拿列表用作這樣的目的效率不高。在列表的最后添加或者彈出元素速度快,然而在列表里插入或者從頭部彈出速度卻不快(因為所有其他的元素都得一個一個地移動)。
列表推導式
列表推導式提供了從序列創建列表的簡單途徑。通常應用程序將一些操作應用于某個序列的每個元素,用其獲得的結果作為生成新列表的元素,或者根據確定的判定條件創建子序列。
每個列表推導式都在 for 之后跟一個表達式,然后有零到多個 for 或 if 子句。返回結果是一個根據表達從其后的 for 和 if 上下文環境中生成出來的列表。如果希望表達式推導出一個元組,就必須使用括號。

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